细雨连绵暮春到,雨生百谷夏将至。ope体育注册“谷雨”意味着一年中的“黄金农管”时段即将到来。这两天,安徽省固镇县杨庙镇任湖村种粮大户任启良总是站在田埂上,时刻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土壤墒情数据。
地下10厘米的水分含量21.03%、地下80厘米水分含量28.03%、蒸发蒸腾预测41.81mm……“以前种田全凭经验,现在扫一扫田边机器上的二维码,土壤的墒情数据一目了然,我们播种浇水心里也有数了。”任启良口中所说的“机器”是固镇县依托农业智慧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土壤墒情监测点,每个检测设备覆盖10万亩土地,每个农户都可以通过扫码获得土壤的“一手情报”。
“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陆续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点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报站,可以提升防灾减灾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帮助农业部门更好地掌握土壤墒情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乔洪生介绍。
固镇县是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和2024—2025年小麦“三新”技术集成示范县,丰收丰产固镇有“粮”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种子”早在春天便被精准播下。
在任启良的仓库棚中,一排停放的新型气吹式小麦精量播种机和指甲玉米播种机。这些农机将北斗导航、电脑控制等技术集合应用在播种作业中,改变了传统种植行距不均、密度失控的困局。
“以前播种全靠人在后面盯着看,如今依靠新型机器下方的摄像头,一旦发生漏播的情况机器就会自动报警,不会出现缺苗断垄、‘大小苗’的现象。”在保证播种质量之外,任启良还算了一笔经济账:“每斤小麦种子3块1毛钱,而每亩地能节省种子13斤左右,一亩地光种子钱就省了40多元。”
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固镇县南圩村的1500亩小麦也用上了农业“新把式”——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设备。纵横交错的滴灌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布满田间,精准地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部。
“滴灌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节水先锋’,它不仅可以降低种植成本,还能够提升作物产量。”固镇县杨庙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孙伟介绍,眼前的这些设备可以在1小时之内让麦田“喝”上1.2吨的解渴水。
孙伟轻点手机,水肥混合液就能通过智能滴灌系统直达小麦根部,这套系统能综合节水60%左右,节省近一半的肥料使用量。“什么时候浇、浇多少水……都可以通过手机隔空控制,系统还可以自动识别水压的变化,保证滴灌按质按量供水。”孙伟的话语道出了新时代农业在科技赋能下的自信与自豪。
从“凭经验”到“看数据”,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增收,固镇书写出“藏粮于技”的答卷,在高质量发展的田野上,不断涌现出更多智慧创新的金色硕果。(尤靖文 凌义乐)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